田福軍驚訝地張開嘴巴,將這位副處長看了大半天,才說:“你再沒個干的了?管這些事干啥嘛!頭發長短和你公安處有何關系?精神文明不文明,其標志就是頭發長短嗎?老弟呀,現在都是我們這些短頭發的人掌權;要是有一天留長頭發的人掌了權,說我們這些留短頭發的人不文明,不留長發不準許我們上街,我們該怎么辦?人家留長頭發,我們好辦,拿剪子一剪就行了,可到時我們的短頭發要往長留,那可是得一些日子羅!”
田福軍挪揄生華的話,倒先把自己逗的仰頭笑起來。閻生華大概也意識到他已把精神文明搞得有點庸俗了,便紅著臉尷尬地起身告退。
閻生華走后,田福軍想笑,又笑不出來,反而陷入了長久的深思之中。是呀,這個地區經濟文化的落后,造成了人的意識的落后。瞧,我們的生華同志竟然把精神文明”搞到了何種程度!黃原,需要現代文明的大沖擊——但這只能在經濟大發展的基礎上發生。唉,如果鐵路能通到這里就好了。鐵路的到來,必然會使這里的經濟極大地發展起來,隨之也會把外面各種新鮮的思想,觀念和生活方式帶進來,雖然可能要付出喪失某些優良傳統的代價,但黃原歷史前進的步伐將無疑會大大地加快……鐵路!鐵路!這次去北京搞這個匯報會,哪怕其它方面一無所獲,只要能爭得中央和省上的支持,把鐵路從銅城修到黃原就是最大的收獲了!這不是他田福軍一個人的夢想,而是全區一百多萬人民的夢想……在地區的人馬準備向首都進發的時候,北京那里諸方面的工作也接近就緒了。
十多天里,馮世寬帶著地委行署的兩個秘書長,以及地區經委、計委和財政局的負責人,以省駐京辦事處為大本營,中紀委常委高步杰為總顧問,沒明沒黑為匯報會的召開而奔波……
實在可以這樣說:如果沒有高老的幫助和支持,這個匯報會也許開不出什么樣子;甚至開成開不成都很難說。
馮世寬一到北京,就首先帶著黃原來的所有干部集體拜見了高老。我們知道,高老和世寬也是熟人了。那年老漢回家鄉時,曾經批評過原西的工作——那時正是世寬當縣革委會主任。老頭對此事記憶猶新,不過倒沒對世寬本人產生什么隔閡。尤其是此次世寬作為急先鋒趕來北京為黃原的建設奔忙,高老更是全力以赴幫助他做工作。
高老不愧為高老;他經驗豐富,熟人又多,大部分事情很快就被處理的妥妥貼貼。
高老首先用政治智慧,把此次活動正式定名為“振興黃原經濟匯報會”。接下來,他讓馮世寬等人以黃原地委和行署的名義,給中央寫了個報告——因為在人民大會堂開會需要中共中央辦公廳批準。
上一篇:第二十八章
下一篇:第三十章